-
税务机关作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前应否保障纳税人陈述申辩权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18号)中明确提出在实施执法行为时要向当事人告知权利义务等各项内容。
基于此,税务机关在实施责令限期整改等执法行为时,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是否应当保障纳税人所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1686人浏览
-
三起最新案例揭示自然人股权转让的税务要点
编者按:近年来,受市场波动、企业战略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自然人股东选择转让股权退出。然而,股权转让过程中股权原值的确认、转让收入的核算等问题在不同情形下存在差异,加之各地税务机关对特殊情形的执行口径不一,导致部分股东适用政策产生偏差,进而补缴税款、滞纳金乃至被定性为偷税。本文结合三起最新案例,分析股权转让过程中自然人股东需关注的核心要点,以及涉税争议发生后可采取的申辩方向。2823人浏览
-
取得虚开发票又不能补开换开如何争取税前扣除?
编者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确立了不合规外部凭证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证的基本原则,同时规定了两种救济途径,一是补开、换开外部合规凭证,二是因特殊原因不能补开、换开的,提供相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企业在有真实业务支出的情况下,取得虚开发票,又无法补开、换开发票的,应如何理解和适用28号公告第十四条,争取税前扣除?基于此,本案拟结合一起案例,对该条款作出分析,供类案企业参考。1693人浏览
-
个人独资企业变更投资人后欠税责任谁承担?
编者按:由于现行法律对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与实际控制人责任划分,以及投资人变更后历史欠税承担等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实务中税务执法争议与企业合规风险频发。本文从不同维度出发剖析,明确税局不能直接强制执行个独企业所谓“实控人”财产,且个独企业变更投资人后的欠税责任承担需区分不同情形,旨在为规范个人独资企业的税务处理提供实务指引。2164人浏览
-
定性偷税、涉嫌虚开犯罪,煤炭行业涉税风险频发
在购销环节,煤炭行业长期存在不带票销售的情形,导致煤炭贸易企业在购入煤炭时无法取得发票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及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在运输环节,因实际承运的个体司机未向煤炭贸易企业开具运输发票,导致其同样面临无票入账的问题。为应对上述困境、降低经营成本,部分煤炭贸易企业在购销链条中增设第三方主体并自其处取得发票,而随着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的深入推进,此类第三方开票公司虚开风险频发,由此引致下游受票的煤炭企业面临虚开、偷逃税的行政乃至刑事责任风险。本文基于近期煤炭行业爆发的涉税案件,解析煤炭贸易企业“代开”业务存在的涉税行政、刑事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供读者参考。3032人浏览
-
法院裁判:没有税务行政处罚的石化变票虚开案件可按逃税罪论处
石化变票行为的本质是帮助用票企业逃避消费税而非骗抵增值税。在石化变票案件中,一些司法机关虽然能够认识到逃税问题,但可能会因案件不满足行政处罚前置条件而对判处逃税罪有所顾忌。本文将以华税律师代理的一起石化变票案为引,分析税局行政处罚并非追究逃税罪刑责的前置程序,并结合客观不能与法律不能的具体情形,阐释即便税务机关未作行政处罚,对石化变票行为人按逃税罪论处并不违反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处罚阻却事由的规定。2240人浏览
-
以案说税:建制镇所辖行政村是否属于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近期,某企业因在建制镇所辖行政村建设养殖场未缴纳土地使用税,被税务机关要求补缴税款并缴纳相应的滞纳金,涉及金额巨大。据了解,此类争议案件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生,且各地对土地使用税建制镇征税范围是否包括行政村的规定不尽相同。本文拟结合该案对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作简要分析,供类案企业参考。1854人浏览
-
警惕!“黑中介”筹划利用合伙企业转让股权核定报税,背后却搞这种虚假操作
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利用合伙企业架构实施股权转让是常见操作,其税务处理遵循“先分后税”原则。过往实践中,以此架构开展税收筹划的模式较为普遍。自2022年起,根据《关于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1号),权益性投资合伙企业已全面适用查账征收。本文通过一起案例,揭示该政策背景下企业并购遭遇“黑中介”虚假纳税申报所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旨在警示纳税人和中介机构注重税务合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遭受损失。2083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