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名股东频被“穿透”征税,股权代持涉税风险应关注
编者按:近期,税务机关连续曝光多起股权代持涉税案件,多名隐名股东因被“穿透”而追缴个人所得税。由于税法尚未对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的税务处理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围绕两者在股息红利分配、代持股还原等多种情形下的纳税义务,仍存有诸多争议,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行政乃至刑事涉税风险。本文拟对此作简要梳理分析。1272人浏览
-
多地披露已注销企业欠税追缴案件,股东连带责任需关注
编者按: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企业注销登记程序不断优化,退出市场更加高效便捷。但在实践中,不乏存在部分企业通过虚假填报材料、注销登记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即首次披露了两起“逃逸式注销”案例。此外,注销过程中产生的清算所得也容易被忽视,非交易过户未完税被稽查补税的案件屡见不鲜。本文通过案例解析企业注销需关注的纳税义务,并进一步探讨已注销企业欠税的追缴问题,供读者参考。2105人浏览
-
北京市高院的这份裁定否定了税务机关申请协助扣划不动产拍卖税费的主张
编者按:实践中,为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征缴不动产拍卖所涉税费,部分地方税务机关与法院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试图确立协助扣划税费的操作路径。然而,此类文件不仅缺乏明确的上位法依据,更在实质上超越了规范性文件的权限边界,亟待清理。本文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则具有示范意义的执行裁定为例,剖析法院不应支持税务机关从拍卖款中扣划交易税费,并进一步梳理民事执行中债权人在权益受损时的法律救济指引。1791人浏览
-
金融行业虚开、偷税风险多发,应如何有效应对?
编者按:金融行业税务违法问题大多表现为虚开和偷税两种,通过观察案例,发现金融企业虚开发票或者偷税涉案金额较大,涉及到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细分行业。基于此,本文拟结合金融企业的具体税务案例,对金融企业税务违法成因进行分析,并对产生的税务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提出相应的化解策略。1837人浏览
-
无船承运业务屡涉虚开,新型模式合法性边界何在?
编者按:无船承运人是指在没有自己的运输船舶的情况下,接受货主的货物并以其自身名义与船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然后向货主签发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的承运人。无船承运人起源于国际海运,后发展至国内水路运输。2019年2月27日之后,无船承运业务取消行政审批改为备案,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是,相比较于网络货运的发展,无船承运相对滞后,规则体系并不完善,尤其税务层面缺乏明确指导,导致部分无船承运业务面临质疑,屡涉虚开风险。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分析。1855人浏览
-
取得发票被认定异常,三个应对要点需把握
编者按:增值税以商品生产流通中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为征税基础,购买方基于含税购入价取得抵扣权益并依法抵扣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该征税机制在实现各环节税款征收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征税。在目前的征管实践中,“凭票抵扣”是实现增值税征纳的核心,为打击“假企业”骗领增值税专用发票、实施违法虚开行为后快速走逃等扰乱税收征管秩序的行为,《关于异常增值税扣税凭证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8号)等政策规定了多种异常增值税扣税凭证(以下简称异常扣税凭证)情形,明确受票方取得的发票被认定异常的,需先作增值税进项转出,并规定了核实的程序。异常扣税凭证制度通过对受票企业发票抵扣的监管,避免了因上游企业异常导致国家税款损失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在异常扣税凭证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关于认定情形、认定后果等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常见问题予以解析,供读者参考。2169人浏览
-
税局向法院作出协助扣缴拍卖过户税款的函,债权人能否对该函提起复议诉讼要求撤销?
在民事强制执行案件中,税务机关经常会向执行法院作出协助扣缴不动产拍卖过户税款的函。一旦执行法院同意税务机关意见,用拍卖价款交付税局就会直接影响债权人的清偿利益。这类现象在债权人是抵押权人的强制执行案件中也大量存在。许多抵押权人对《税收征管法》认可的抵押权优先和现实状况差异巨大深感疑惑,而且往往求告无门,难以救济。本文以一起案例为切入点,聚焦分析税务机关发送协助扣划税款函、法院配合扣划税费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并梳理分析债权人的不同法律救济路径,以期为化解此类争议、维护债权人权益提供实务参考。2333人浏览
-
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还有适用的空间?
2025年8月,抚顺中院就集装袋厂是否构成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案作出裁判。该判决引发不少税务人士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思考。本文拟结合该判决,探求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历史渊源,并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对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构成要件进行修正,供读者参考。1845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