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产生的税收滞纳金不应被确认为破产债权
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压力不断加大,破产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破产程序中的税务争议问题日益突出,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税收滞纳金的债权认定问题即为争议问题之一。本文以典型司法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梳理并剖析相关规定,旨在为解决该债权认定问题提供清晰思路和有益参考。1331人浏览
-
灵活用工税务风险多点爆发,受票企业税务责任亟待切割
过去三年间,各地公开曝光了多起灵活用工领域涉税案件,涉案金额动辄数十亿元,许多行业内头部平台频频卷入虚开发票、偷逃税等刑事漩涡。笔者了解到,近期某省有十余家灵活用工平台涉嫌虚开,涉案企业高度依赖财政返还,团伙作案特征明显。该案涉及受票企业8000余家,涉案开票金额高达数百亿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在税收洼地与核定征收模式进一步被清理的背景下,灵活用工行业亟待升级整改原有业务,并进一步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把握发展与合规的平衡。本文将总结原有模式与业务新动向,指出其中潜藏的税务风险,并为灵活用工平台的发展提出建议。2198人浏览
-
谨防补税及偷税风险,企业取得财政奖补应审慎处理
2025年开年以来,无论是国家部委层面,还是省市层面,都再一次明确深化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治理、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此背景下,今年对于财政奖补涉税问题的监管打击工作将进一步深入、细化。从近期的案例来看,除适用财政奖补的依据无效而导致财政奖补被全额退回以外,实践中还出现企业取得财政奖补未正确作出企业所得税处理而导致被定性偷税的情形,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总结财政奖补涉税风险的新变化。1489人浏览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条文说明及立法理由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一书中对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进行了权威解释,揭示了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为空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当前一些司法机关以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取代虚开专票罪的做法有违罪刑法定基本原则和立法本意,笔者呼吁司法界应尽快遏止对该罪的不当扩大适用。1772人浏览
-
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必然构成偷税吗?
在农产品行业虚开、偷税、骗税系列文章中,我们归纳了农产品行业涉税案件的类型,分析并揭示了农产品行业的税务风险。同时我们已针对农产品行业如何应对虚开税务风险提供了抗辩要点。在本期文章中,我们拟从一起真实的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被认定构成偷税的案例出发,为农产品行业化解偷税税务风险提供思路,供读者参考。1147人浏览
-
关联内贸、外贸公司易被穿透,虚开骗税风险如何建立防火墙?
为满足退税的发票要求或者隔离风险的目的,诸多外贸企业采取关联内外贸企业架构,即由同一控制人或关联关系的主体控制内外贸公司。但由于部分内贸企业不参与货物流转、资金支付等业务,处于“空壳”地位,叠加内外贸企业的关联关系,税务机关易否认内贸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将内贸公司进项虚开与骗税相联系。后文将从关联内外贸架构的合理性与其中易被忽略的骗税风险展开,探讨在出口交易真实、收汇合规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界定“虚开”与“骗税”的边界。2403人浏览
-
偷逃税案件中税款追征期、处罚时效、刑事追诉时效如何应用
正确认定税款追征期、处罚时效、刑事追诉时效对依法保障国家税款足额入库,督促税务机关积极履行查处税务违法行为的职责,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实务中,税企双方对该三个期限的认定有不同的理解,进而引发税企争议。本文拟从一起真实案例出发,逐一分析应当如何确定该三个期限,以供读者参考。3276人浏览
-
非法购买专票罪被激活,虚开案件中受票企业是否存有出罪空间?
4月18日,滕伟等最高法法官编写的《“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 》(下称《理解与适用》)发表,其中对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关系给出明确解读,认为非法购买系虚开犯罪的手段,二者为“牵连犯”关系。此解读给虚开犯罪的出罪之路设立了一定阻碍,不构成虚开专票罪的案件难获得无罪处理,被判非法出售专票罪的案件不断上升。涉及被告人买票的已决案例共41件,被判非法购买专票罪的共12件,虚开专票罪29件,暂无被判处虚开发票罪及逃税罪,亦没有无罪案例。在此背景下,受票企业涉嫌虚开犯罪,是否还有争取无罪处理的空间?本文将以实践案例为切入,探讨受票企业的出罪之路应该怎么走。1917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