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接受直播平台发票又对外虚开被查,盘点直播行业涉税风险
今年7月,福州市税务局以公告方式送达一则《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机关认定涉案公司取得北京某公司发票虚列成本,又短时间内对外暴力开票,对涉案公司开出的发票定性为虚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直播行业异军突起,但部分直播平台、网络主播、MCN机构等主体在经营发展中未充分关注税务合规,导致涉税风险激增。有鉴于此,本文以该案例为出发点,分析网络直播行业各方主体的涉税风险,并提出税务合规建议,供读者参考。3256人浏览
-
四起案例分析股东从公司借款长期不还的税务风险
2003年7月1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将“个人股东借款长期不还”视同股息红利分配,征收个人所得税。该文件虽然已经生效20多年,但在执行中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在借款人范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判断、与《公司法》“无利不分”制度的衔接以及借款后跨年度还款的应否征税或退税等问题上,各地税务机关存在不同认识。本文拟结合四起案例,对158号文在适用过程中的争议作出分析,并为纳税人应对相关风险提出建议。2795人浏览
-
两部门新规!羁押必要性审查迎来重大修订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项有效救济途径。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评估工作规定》(简称《工作规定》),对目前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进一步贯彻“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本文就该规定的变化以及对涉税犯罪的影响予以解读,以供读者参考。2678人浏览
-
某地公开网络货运虚开大案,三大疑点悬而未决不应过早“盖棺定论”
网络货运平台作为新兴的道路交通运输模式,自诞生以来就围绕着涉税风险。近期,某省又公布了一起尚在审查阶段的网络货运大案,涉案价税总额超过20余亿元,波及全国近30个省市区,涉及受票单位500余家。该案金额巨大,波及范围广,如果坐实上述指控,则该平台面临极重的刑事责任。不过,笔者通过分析该则新闻,结合过去办理的有关运输行业的案例,认为运输行业尤其是网络货运行业涉嫌虚开案件的办理中还存在3个疑点。本文即以上述这个案子为引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展开分析和探讨,建议相关部门在公开案件时应谨慎定性,在司法判决前不应“盖棺定论”。2336人浏览
-
回收企业须与散户“面签”协议才可认定挂靠?再生资源行业挂靠经营模式何去何从
再生资源回收业务虚开风险高发,实践中,为强化税收征管,部分地区税务机关要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挂靠在其名下的散户当面签订挂靠协议才能认定为挂靠,该要求旨在明确挂靠关系的判断标准,避免出现伪造挂靠关系等现象的出现。但该要求将增加回收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回收业务难以顺利开展。本文拟对再生资源行业挂靠经营模式的成因进行梳理,并介绍目前实务中两种认定挂靠关系成立的观点,以此对“面签”要求的实践难题及业务风险点进行分析,供读者参考。2799人浏览
-
虚增成本费用补税罚款3600万:一案透视房开企业四大税务风险
近日,福建省某地税务局发布一则公告,拟对当地某房开企业虚增营业成本、虚增销售费用,少缴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行为定性偷税并处罚款2000余万元。本案具有一定典型性,反映出房开企业常见的四类税务风险,即业务真实性风险、成本核算风险、成本扣除风险和账务管理风险。本文拟结合该起案例中涉案企业的违法事实与特点,揭示房开企业相关税务风险。2684人浏览
-
实案解析:灵工平台“后补”发票的涉税风险及合规对策
实践中,企业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完毕后,在当时无法取得进项发票、取得不合规发票等原因,而后进行了补开发票,其涉税风险在何处?本文拟结合一起企业从灵活用工平台后补发票又予以红冲仍被罚的案例,对后补发票行为的合法性及红冲虚开进项发票是否承担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以供读者参考。2683人浏览
-
9800万个人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应否定性偷税?
近日,一则《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引起广泛关注,自然人通过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转换收入性质,拟定性偷税并处罚款1591万元。过去,在网络文娱领域已有不少因虚构业务,将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将境内个人所得转换为境外企业所得而受处理、处罚的案件,转换收入性质的涉税风险仍居高不下。本文拟结合该起案例对转换收入性质实现税收利益的方式和涉税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采取此类方式规避税负的合规要点。4212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