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市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明股实地交易税务风险或将爆发
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房地产市场运转受阻、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当前,各地房价持续走低,房产成交量大跌,房开企业销售收入远低于项目开发之初的预期,项目利润大幅缩水。过去,不少房开企业通过明股实地交易,以受让项目公司股权的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此交易中转让方未缴纳土地增值税,后续项目公司在房地产清算时由于“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地价款”极低,进而需要承担巨额土地增值税。在房价高企之时,项目公司尚能承担包括税负在内的房开成本。而今房地产市场低迷,项目盈利能力大减,房开公司或将面临无力缴纳巨额土地增值税的风险。同时,根据以往的税收征管实践,股权转让方明股实地让渡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也面临被穿透征收土地增值税甚至定性偷税的风险。此外,由于企业在拿地、设立项目公司、股权转让等环节存在各种不同的操作,转让双方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立足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明股实地交易中股权转让方、受让方的税务风险,供读者参考。2476人浏览
-
自然人代开发票税务风险频发,受票方如何加强税务合规?
根据近期法院公开的裁判文书,各地爆发多起自然人以代开方式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案件。其中,虚开发票金额最高达到37亿元,涉发票8437张,涉及受票企业3000余家。建筑工程等行业广泛存在自然人代开发票的业务模式,因代开限额等问题,实践中部分企业存在利用自然人代开发票虚开的情形。在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犯罪的监管态势下,作为开票方的代开自然人自身会面临行政与刑事责任风险,而下游的受票方也可能面临多重税务风险。本文梳理近期公布的相关案例,分析取得自然人代开发票可能触发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并就受票方的税务合规建设以及开票方被定性为虚开后的风险应对提供建议。2104人浏览
-
剖析灵工三类业务、六种风险,解读平台税务风险隔离要点
灵活用工平台在推动就业、保障民众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灵活用工业务模式和税收政策的特殊性使得相关平台涉税风险颇高,税务机关对灵工业务的真实性审查愈发严格。在技术手段不断升级、监管趋严的当下,灵活用工平台虚开发票必将引发税务风险。但即使业务真实,未做好证据留存也可能被税务机关否认业务真实性。在此背景下,灵活用工平台应如何坚守业务真实性,应对行业强监管?本文将以此为线索,洞悉灵活用工行业的涉税现状及应对方案。3649人浏览
-
司法判例:这三种情形不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因资金周转困难,或因税务处理不当等问题,出现欠缴税款的情况,而在目前“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下,企业过往的税务不合规问题也容易引发补税风险。《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有逃避追缴欠税罪这一税收领域的“拒不执行罪”,在欠税状态下,纳税人什么行为可能会面临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指控值得关注。今年3月,两高司法解释首次明确了逃避追缴欠税罪的罪状,为该罪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激活了这一沉睡已久的罪名,其相关的构罪要件、出罪情形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欠税企业逃避追缴欠税罪罪与非罪的边界,以期为企业防范和应对刑事风险提供参考。2107人浏览
-
探求企业利用红冲虚开石脑油发票逃税本质的关键抓手是这两张表
在成品油模块上线后,石化行业虚开犯罪的新型行为模式层出不穷,红冲型虚开便是其中一种。实务中,有些司法机关对红冲型虚开成品油发票以虚开专票罪论处,但这并没有准确把握该类行为的真正本质所在。笔者将以两张申报表为关键抓手,论证红冲型虚开的行为本质是倒卖成品油库存数据以偷逃消费税,以期帮助司法机关在正确探求行为本质的基础上对该类行为正确定罪,从而对此类案件侵害的唯一法益国家消费税利益提供切实的司法保障。2642人浏览
-
实案解读:假自营真代理业务涉嫌骗税,外贸企业如何化解刑事责任
在全球化贸易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法律环境。随着经济下行,“假自营真代理”作为一项明令禁止的违规行为依然时常发生。该模式不仅触及了出口退税的合规底线,还易引发骗税刑事风险。本文通过对一起最新案例的分析和司法解释的解读,探讨这一模式背后的法律逻辑,并分析涉案外贸企业如何积极运用最新司法解释进行辩护,争取最优结果。2346人浏览
-
企业土地被收回,补偿款免征土增税的条件竟如此之“高”?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然而,在建设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涉及占用企业土地问题,因此土地收回、征用情况屡见不鲜。企业在获得政府补偿款后通常能够享受到增值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在土增税方面,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常产生争议。本文以免税提交的审批文件争议为例,深入探讨土地收回过程中的相关手续以及免税条件的适用情况,并为相关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3076人浏览
-
多地收回财政奖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合规?
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正式生效,明确在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情况下,禁止制定包含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内容的政策措施。近期,为贯彻落实审计署、市监局、司法部等部门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文件精神,多地就清理违规财政返还、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了工作方案。然而,因缺乏对法律法规和具体标准的准确把握,企业可能难以判断相关政策措施的合法性,这导致部分企业在日常经营的开展中心存隐忧。本文梳理了近期多个地方收回政府补助及扶持资金的案件,基于新的监管态势,为企业提供税务合规建议。2569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