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门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衍生六大税务风险值得关注!
近期,财务造假案件频发,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最高法、最高检等多部门出手打击财务造假,监管不断趋严。通常情况下,财务造假会抬升企业利润,从而贡献更多税收,因此税局一般不会介入。但财务造假必然伴随着虚开发票、虚增成本等情形,在企业虚假繁荣的表面下依然潜藏着极大的税务风险。本文结合近期案例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趋势,剖析财务造假背后衍生的税务风险,以飨读者。6994人浏览
-
纳税人超过税务文书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一定会丧失行政复议权吗?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缴清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后才能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实践中,有些税务机关会根据这个规定以纳税人逾期缴税为由不予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那么纳税人逾期缴清税款的,是否必然会丧失行政复议权呢?本文结合一起案例简要分析。1835人浏览
-
防疫物资采购单位如何妥善应对税务稽查?
上期,我们针对防疫物资供应链的整体情况及链条中各方主体面临的税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其中,防疫物资采购单位因上游企业被定性虚开面临纳税调整及偷税的法律风险。实务中,受票方因开票方存在问题而受牵连的案件不在少数,若不能有效地应对税务稽查,不仅将承担巨额的经济损失,还面临纳税信用降级、声誉毁损等无形损失。本文拟为采购单位应对税务稽查提供建议。1569人浏览
-
自然人代开发票税案频发,开票方与受票方均需谨慎
今年以来,自然人代开发票相关的税务案件频发,涉案主体既有受票方企业,也有开票方自然人。对开票方而言,代开发票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款,否则将会面临偷税甚至逃税罪等风险;对接受自然人提供劳务、服务的受票方企业而言,能否取得代开的发票、取得的发票是否合法合规等问题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梳理在不同情形之下,开票方与受票方所面临的风险,以帮助企业提高税务合规度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647人浏览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生效,再生资源企业取得财政奖补面临哪些风险?
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3号)(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公平竞争审查的审查对象、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及监督保障等,填补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立法空白。其中,《条例》第二章为地方政府制订财政奖补政策制定了审查标准,这也提示取得财政奖补的企业应当关注其所享受政策措施的合规性。财政奖补政策对于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合规性与稳定性将对再生资源企业的业务模式产生影响。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时期,再生资源企业应当结合《条例》相关规定梳理潜在风险,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模式。2863人浏览
-
仅有“低值高报”不必然等于骗税,实案解析骗取出口退税罪核心要件
2024年3月,“两高”在公布备受瞩目的《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同时,一同公布了八起典型案例,其中石某某通过低值高报进行骗税的案件对明确出口退税罪与非罪的界定具有示范意义。近期,实践中又爆发了多起低值高报骗税案件。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石某某骗税案件进行分析,剖析频发的低值高报类骗税案件的核心,并给出低值高报类骗税案件抗辩的思路,以飨读者。3142人浏览
-
农产品屡涉骗取出口退税,出口企业虚开骗税风险不得不防
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以及农产品收购发票“自开自抵”的特性,实践中填列不合规、恶意虚开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也爆发了大量涉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虚开骗税案件。在两高严打严抓涉税类犯罪的背景下,出口企业应如何有效防控涉税风险?本文将以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入两种常见出口模式及其风险所在,并根据以往办案经验给出有效降低涉税风险的建议。2333人浏览
-
最新案例激活骗税罪“沉睡条款”:这些税款不计入犯罪数额
《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骗取自己所缴纳的税款按逃税罪处理。但实务领域对何谓“所缴纳的税款”存在较大争议,导致在部分案件计算涉案金额以及确定罪名时,办案机关和涉案人员理解差异巨大,争纷难止。笔者近日观察到宁波检察发布了一起骗取出口退税典型案例,检察机关明确适用《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二款,并指出“案件中已缴纳部分的税款应从骗取出口退税罪犯罪金额中予以扣除”。该案对界定“所缴纳的税款”有一定实践意义,但不可否认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将以该案为切入口,深入剖析并阐述笔者观点,以飨读者。1736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