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活用工平台税务合规报告(202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国家对平台经济与灵活用工行业的政策支持下,灵活用工平台作为连接用工企业与灵活用工人员的桥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灵活用工平台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通了用工企业与人才资源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税务方面,灵活用工平台亦有助于解决用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个人劳动者提供劳务无法为用工企业开具发票的问题,降低用工企业的税负成本,得到了用工企业的青睐。
然而,灵活用工平台作为新兴业态组织,仍处于快速发展且不完善时期,国家相关政策亦在进一步跟进过程中,税收领域强监管态势已现,财政返还等税收优惠政策将逐步被清理。2023年又爆发了多起灵活用工平台涉嫌虚开案件,反映出灵活用工平台业务开展及税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方面,部分灵活用工平台将财政返还税收政策作为虚开发票的资本,为牟取手续费等不法利益,肆意对外虚开发票,导致国家税款利益遭受损失,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另一方面,部分灵活用工平台以业务和利润为导向,忽视平台税务合规建设,导致业务模式存在漏洞和不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实施虚开等违法犯罪行为,陷入刑事风险之中。因此,灵活用工平台亟需加强税务合规建设,防范税务风险。
华税团队基于对灵活用工平台的深入观察,编写了本《灵活用工平台税务合规报告(2024)》。此报告通过分析总结灵活用工行业及灵活用工平台发展情况,观察其税收政策及监管动向,聚焦2023年灵活用工平台典型涉税案件并对涉税风险成因予以探讨,进而归纳总结灵活用工平台主要涉税风险及其表现形式,在前述基础上提出行政应对要点与刑事抗辩策略,最后为灵活用工平台日常税务合规管理提供建议,希冀为灵活用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告共分八节,全文约二万五千余字。2024年1月30日 13:52
4239人浏览
-
招商引资税务合规报告(2024)
一般而言,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动,对于促进当地就业、优化地方产业结构、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给予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财政奖励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常见方式,该类财税扶持政策有效缓解了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进而助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实践中,存在部分地区违规给予企业返税的现象,部分企业在适用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虚开、偷逃税等问题。
长期以来,再生资源、物流运输及灵活用工等行业的业务链条中通常存在依托地方财税优惠政策运转的环节,而部分地区的核定征收政策也成为企业股权架构设计、高净值人士节税安排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行动的开启,地方不合法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渐收缩,财政返还逐渐成为地方主要的招商引资政策。近年来,部分地区的违规返税行为、税收洼地问题引起了多部门关注。2024年1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六方面审计工作,其中第二项工作内容包括“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饶立新在1月18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严肃查处违规招商引资中的涉税问题”;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也明确严禁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参与配合违规招商引资。随着八部门联合整治虚开骗税行动常态化以及税收征管信息化、数字化的全面推进,招商引资领域的税务合规问题面临严峻态势。
在目前已爆发的涉及招商引资财税政策的虚开、偷逃税案件中,地方政府财政干部、招商引资平台及投资企业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华税结合对招商引资领域的持续研究及涉税案件的代理经验撰写本报告,就税收征管新形势下招商引资的税收环境、投资企业的业务模式、各主体的涉税法律风险及税务合规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平台及投资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2024年1月29日 15:21
3538人浏览
-
投融资领域税务合规报告(2024)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内地高净值人士的投资能力加强。根据招商银行2023年度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截至202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316万,共持有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企业股权投资也是高净值人士现金流出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自然人直接持股存在税负较高的问题,个人投资者为了降低税负也在探索其他持股模式。此时,持股平台作为地方税收优惠和上市公司股权稳定性共同作用下设计的持股结构进入高净值人士的视野,成为高净值人士对外投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高净值人士税务监管趋严,地方违规税收核定与财政返还政策被广泛、深度清理,持股平台的税负优势不再,不拆持股平台则面临未来股权转让税负不降反升的境遇,拆除持股平台则可能立时就要背负高昂的税费负担。与此同时,高净值人士及其股权转让行为成为税务监管持续关注与重点查处的领域,持股平台拆与不拆成为高净值人士的两难选择。实践中,个人投资者拆除持股平台已屡见不鲜,其中,持股平台注销股票非交易过户是高净值人士最为常用的拆除手段,但这种方式也给高净值人士带来诸多涉税风险,从各种补税及滞纳金责任向股东、合伙人穿透的案件中即可见一斑。此外,2023年12月29日新公司法颁布,通过对注册资本、治理结构、主体责任和设立退出等多方面内容的修订,也对个人投资者产生了潜在的涉税影响。
《投融资领域税务合规报告(2024)》是华税基于对高净值人群税收征管政策的分析研究,结合近年华税参与的投融资领域涉税典型案例编制而成,旨在立足高净值人群的税收征管特点,揭示高净值人群境内投融资的主要税务风险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合规建议,以期为高净值人群投融资业务的税务合规提供指导和借鉴。2024年1月24日 14:21
2299人浏览
-
有色金属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
有色金属是电子、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税收领域,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涉税案件频发,有色金属的购销、运输等环节涉税问题愈加凸显,引致诸多税务合规问题。
在有色金属购销业务中,供货散户不愿或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有色金属企业难以获取进项发票。为弥补进项缺口、取得合规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部分企业通过挂靠经营、寻求第三方代开甚至购买的方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随着“打虚打骗”专项行动逐渐深入并转变成八部门联合常态化打击,有色金属行业爆发了大量虚开案件,企业及其负责人面临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由于有色金属运输成本较高,行业逐渐形成了“统一仓储、尾端提货”的交易模式,但由于中间环节没有发生实际的货物运输,前述模式容易被认定为无真实货物交易,进而引发虚开风险。
此外,近年来多地税警开展黄金票专项检查行动,查处了大量黄金票虚开案件,此类案件中涉案人员通过变名的方式对外虚开有色金属发票,由于增值税链条环环抵扣的特点,虚开风险将向下游有色金属企业传递。
在司法实践方面,近年公开的虚开案件中,出现了有色金属企业取得如实代开发票最终以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论处的案例,以及为骗取贷款而虚开发票被认定为不构成虚开的案例;检察院刑事合规机制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多地法院也在审判阶段开展合规试点,以上司法实践的发展与变化为有色金属企业涉税刑事辩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此,为使广大有色金属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合规合法地进行税务管理、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与外部风险隔离,有效应对和化解涉税法律风险,华税基于对有色金属行业的深入观察以及涉税案件的代理经验撰写本报告,深入分析税收征管新形势下有色金属行业的税收环境,汇总分析2018年至2023年有色金属企业涉税刑事、行政案件,揭示有色金属行业涉税刑事风险的现状、成因及最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合规管理建议,以期为有色金属企业防控涉税法律风险提供参考。2024年1月22日 14:47
2021人浏览
-
高净值人士税务合规报告(2024)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内地高净值人士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根据招商银行2023年度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高净值人士”的定义范围为拥有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个人。其中,“可投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境外投资和其他境内投资和投资性房产,不包括自住房产。截至202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316万,共持有101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从人员类型上看,高净值人士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家、央企、国企、大型私营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人员、影视人员、网红及头部自媒体人员、体育行业从业人员、金融等高薪行业人员、职业经理人,以及因家庭关系获取持有大量资金的人员。随着中国内地高净值人士数量快速增长,其可以利用持有的大量可投资资产进行个人投资,同时又具有普遍较高的薪资收入,高净值人士需承担的税负也较重,其通过税收策划节税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其财富分布和收入来源具有跨区域和国际化的特点,高净值人士的策划形式五花八门。与此同时,各地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从严把握,高净值人士成为税务监管持续关注与重点查处的领域。实践中,高净值人士被纳税调整或被认定偷税的案例比比皆是。
《高净值人士税务合规报告(2024)》是华税基于对高净值人士税收征管政策的分析研究,结合近年华税参与的高净值人士涉税典型案例编制而成,旨在立足高净值人士的税收征管特点,揭示高净值人士境内外主要税务风险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合规建议,以期为高净值人士税务合规提供指导和借鉴。2024年1月19日 14:35
3523人浏览
-
物流运输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
物流业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联运、制造、贸易和信息等产业融合在一起。其中,运输是物流的关键环节之一,物流与运输融合形成物流运输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公路运输以其适应性强、机动灵活、快速直达的优势,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运输行业的深入融合,市场涌现了无车承运、网络货运等新的经营模式,其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有效促进了资源整合能力,推动物流运输行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零、散、小、弱”的运输基本形态仍未改变,个体司机占比高,物流运输行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链条断裂等难题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为有效降低税负,国家税务总局接连出台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0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5号等政策回应纳税人呼声、解决行业痛点,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物流运输行业进项抵扣不足的顽疾。
部分物流运输企业选择外购发票或申请财政返还的方式降低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从而引发了偷逃税及虚开风险,牵连范围广,影响大。2023年又爆发多起通过虚开油、气发票、ETC发票等方式对外虚开运费发票案件。此外,网络货运、无船承运等新兴业态亦爆发出虚开大案,风险传到至下游数以万计企业,引发行业震动。物流运输行业亟需加强税务合规,以防税务风险。
华税团队基于对物流运输行业的深入观察,编写了本《物流运输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此报告通过分析总结物流运输行业发展情况,观察其税收政策及监管动向,聚焦2023年物流运输行业涉税行政与刑事典型案件,探讨物流运输行业涉税风险成因,在前述基础上归纳总结物流运输行业主要涉税风险类型并提出抗辩要点,希冀为物流运输行业的税务合规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告共分八节,全文约二万六千余字。2024年1月17日 14:07
3745人浏览
-
煤炭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造就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超五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税收领域,近年来,煤炭行业税收风险呈现出多税种、多环节的特点,煤炭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涉税问题愈加凸显,引致诸多税务合规问题。
在煤炭开采配额制的背景下,采煤企业通常采取账外经营等方式销售超配额开采的煤炭,下游煤炭贸易企业向其采购煤炭时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增值税进项抵扣及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的凭证。与此同时,近年来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整合频繁,贸易企业能够从正规大型煤矿采购配额内煤炭的数量十分有限,为满足下游企业用煤需求,煤炭贸易企业只能从小型煤矿处采购超采煤炭,宏观市场的变动加剧了煤炭行业面临的发票困境问题。为解决进项发票抵扣不足的问题,部分煤炭企业重构业务模式,利用挂靠、代开等方式取得进项发票,但因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税企对业务模式的理解差异,存在较大的虚开风险。随着“打虚打骗”专项行动逐渐深入并转变成七部门联合常态化打击,煤炭行业爆发了大量虚开、偷税案件,企业及其负责人面临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除虚开问题外,近年来煤炭行业曝出多起开采环节偷逃资源税、加工环节偷逃消费税,以及股权变动过程偷逃所得税的案件,煤炭行业的税收风险正逐步延伸至多环节、多税种。
在司法实践方面,2023年公开的煤炭企业虚开发票案件中,出现了受票企业以偷税进行处罚而未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例,以及环开、对开行为再审改判无罪的案例。随着检察院刑事合规机制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多地法院也在审判阶段开展合规试点,以上变化为煤炭行业涉税刑事辩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此,为使广大煤炭行业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合规合法地进行税务管理、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与外部风险隔离,有效应对和化解涉税法律风险,华税基于对煤炭行业的深入观察以及煤炭企业涉税刑事案件代理经验撰写本报告,深入分析税收征管新形势下煤炭行业的税收环境,汇总2023年最新的煤炭企业涉税刑事、行政案件,揭示煤炭行业涉税刑事风险的现状、成因及最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合规建议,以期为煤炭企业防控涉税法律风险提供参考。2024年1月15日 14:11
3239人浏览
-
医药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
医药行业是指生物药、化学药、中医药等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包括基础化工材料、动植物材料、药用辅料等医药原材料生产商;产业链中游主体为医药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产业链下游主体为药品销售终端,主要包括医美、健康服务机构、零售药店、医院和基层医疗终端等,最终达到消费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医药行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产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这一方面与医药行业“两票制”等政策逐步稳定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环境的支持,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然而,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暗藏隐忧。
长期以来,在医药购销领域持续存在药品运输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面临医生和医药代表收受回扣、医药企业“带金销售”等腐败问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灰色链条,医药企业因返利、回扣费用导致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从而成为医药行业虚开、偷税行为屡禁不止的动因。“两票制”改革、“4+7”带量集中采购模式力图从医药企业的销售环节消除过去多道经销环节导致的药品价格过高问题,但囿于既有的利益分配和药品经销模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医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开始从药品生产、推销和广告环节等其他领域通过票据套取资金,导致医药行业的发票违法问题依然严重。202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爆发多起医药行业虚开违法犯罪案件,医药行业亟需加强税务合规,以防税务风险。
华税团队基于对医药行业的深入观察,编写了本《医药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此报告通过观察医药行业发展动向及税收监管动态,聚焦2023年医药行业涉税典型案件及合规不起诉制度在医药行业的实践,探析医药行业涉税风险成因,在前述基础上总结医药行业主要涉税风险类型并针对性提出应对建议,希冀为医药行业的税务合规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告共分八节,全文约二万五千余字。2024年1月12日 14:07
5520人浏览
-
《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合规报告》(2024)
自2018年开始,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开始大规模向第三方中介机构招标采购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服务。在国地税合并后,全国各地有大量房地产项目达到清算条件并需要作土增税清算处理,迎来一批集中清算。由于许多房地产企业对项目清算前的财税管理不善,导致主动清算的土地增值税税负成本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房地产企业主动清算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亦不复2020年之前的繁荣盛况,受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地方政府客观上亦有加快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需求。各地不仅在推动符合清算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尽快清算,也在通过应用税收大数据来强化征管。在这一背景下,大量房地产企业陷入欠税困境,面临着严峻的土地增值税风险。
《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合规报告(2024)》是基于华税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入观察以及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案件代理经验的深刻总结而编制的法律研究报告,旨在揭示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案件处理现状和查处趋势,汇集、整合土地增值税清算相关的涉税争议焦点,分析房地产行业土地增值税风险,并提出涉税争议解决专业策略与合规经营建议,以期为房地产企业预防和应对土地增值税风险提供有益指导。2024年1月11日 13:11
4005人浏览
-
《再生资源行业税务合规报告》(2024)
再生资源行业的有序运转对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税收方面,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领域的政策不断更迭,为促进合规经营、提高利润空间,再生资源行业的业务模式也随之不断调整,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税务合规问题。
无法自源头供货商处取得发票是再生资源行业长期以来的税收困境。200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取消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免税及抵扣政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税负激增,而用废企业发票问题再度凸显。为弥补进项缺口、取得合规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部分企业通过改变业务模式、寻求第三方代开甚至购买的方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随着“打虚打骗”专项行动逐渐深入并转变成七部门联合常态化打击,再生资源行业爆发了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企业及其负责人面临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为推动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12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明确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再生资源,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明确要严格规范财政返还行为。40号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税负过重的问题,但对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问题仍未作出有效回应。
司法实践方面,在近两年的再生资源企业虚开发票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了受票企业以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论处的案例;检察院刑事合规机制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开,多地法院也在审判阶段开展合规试点,以上变化为再生资源行业涉税刑事案件辩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此,为使广大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合规合法地进行税务管理、加强内部风险防控与外部风险隔离,有效应对和化解涉税法律风险,华税结合对再生资源行业的持续研究及最新涉税案件的代理经验撰写本报告,就税收征管新形势下再生资源行业的税收环境、涉税风险成因、主要涉税风险及其表现形式、虚开刑事案件的争议焦点及辩护要点以及税务合规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再生资源行业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2024年1月8日 16:04
3824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