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案盘点不予出口退税的七大情形,外贸企业如何实现退税合规?
出口退(免)税税收政策是国际贸易普遍采取的税收政策,可以减轻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同时还可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出台各项退(免)税政策以及各省市通过提高出口退税业务的速度,强化多部门合作等多方面的出口便利措施,助力出口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部分企业对于出口退(免)税实体以及程序等要素方面认识不足导致出口退税失败,或一些企业利用该项政策骗取税款,造成了国家税款的严重损失。因此,本文从实务角度分析不予出口退税的情形,并针对此提出相应的合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3194人浏览
-
实案:停止出口退税权、重大税务处理决定未经听证,法院确认违法
税务行政处罚、处理等行政行为对纳税人有着极为重大的不利影响,在行政程序中,纳税人虽然可以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但毕竟是仅提交书面材料,审理部门缺乏直接与纳税人沟通的渠道。然而,税务决定一旦作出,势必会对纳税人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根据《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仅有较大税额罚款可以申请听证,除此之外,如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等处罚,以及重大税务处理决定,均无听证的规定。在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听证相关的争议日益增多。本文结合两则法院支持纳税人听证申请的案件为例,对税务听证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三点建议,以飨读者。3307人浏览
-
货物真实出口为何仍被处罚?深度解析骗取出口退税三大争议问题
骗取出口退税指的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与骗税罪的认定须受刑法谦抑性的约束不同,由于行政机关认定违法行为的自由裁量权宽泛、证明标准较低等因素,骗税不法行为的认定隐有扩张趋势。根据笔者实践中的观察,常见争议在于:税务机关虽然没有优势证据证明货物系虚假出口,仍以备案单证、报关单等单据不符定性骗税。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备案单证、报关单、骗税结果三个问题予以研究,以求厘清骗税构成要件的争议,供广大读者参考。4929人浏览
-
多地曝光大量骗税案件,外贸企业自查自纠宜提前部署
今年以来外贸回暖,但同时有大批企业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列入重大税务违法失信名单,不仅被追缴税款、行政处罚,甚至移送司法机关。某地税务发布通知,要求外贸企业自查自纠,否则发现的骗税线索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引发地方外贸企业风声鹤唳。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内外两部分分析骗取出口退税风险的成因并为外贸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错提供建议,以期化解骗取出口退税行政与刑事风险,助力外贸企业长久发展。3693人浏览